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,是重庆的城市脉搏,一头是温暖的家,另一头是忙碌的职场。上班族的轨道通勤路已经成为城市低碳生活的日常。
今年三月开始,一批爱心早餐车的身影出现在重庆多条繁忙的轨道通勤路线上,不仅用营养美味的早餐为打工人带来“一早的鼓励”,更是为助力打造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消费新场景注入新活力。近日,重庆城轨的“烟火气”再升级,沙坪坝站内设立的早餐摊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。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为匆忙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,更为城市增添了一份人情味。有网友表示:“方便市民早餐需求,很体贴!”。然而,在享受便利的同时,也引发了对食品安全、公共卫生和秩序管理等方面的思考。
从包子开始的“烟火气”和“人情味”
“这大大节省了通勤时间,真是太好了!” 在谢家湾站换乘的黄女士站在早餐摊前感叹道。
重庆城轨的爱心早餐集市,立足于山城市民的口味习惯和饮食偏好。目前,早餐工程推出了泡椒牛肉包、酱肉包、热豆浆等餐品。未来,还将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,推出口味定制、造型定制等一系列特色餐品,如尖椒肥肠包、火锅大红包、翡翠菠菜包、奶黄流沙包等,全力为市民打造暖心早餐。为了解决“选择困难症”人群的烦恼,集市还推出了爆款套餐,品类丰富,套餐价格大多在10元左右。
与此同时,重庆轨道交通的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市民,也为小商户创造了新的商机。商户们通过正规的招商渠道入驻,经营面包、牛奶、豆浆、油条等商品,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。经营面包摊位的罗女士提到,从早上7点半到9点多,前来购买面包的乘客络绎不绝。这显示了集市摊位的受欢迎程度和对市民生活的积极影响。
根据重庆轨道传媒的调查显示,81.6%的受访者在周一至周五每天都吃早餐,16.4%的受访者早餐没有规律,2.0%的人从不吃早餐。相关报道指出,早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25%至30%,摄入充足的能量和均衡的营养素,是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重要环节,也是保障学习和工作的基础。
新赛道有新压力,关键在于“慧”服务
都说早餐市场是块金矿,但无论是品牌餐饮还是小档口,似乎都没真正撬动它。早餐与正餐相比,单价偏低。包子通常以它的馅料来划分价格,一个包子售价一般在1~2元。然而一个包子的成本要0.5元,就算卖500个,毛利也只有几百元。所以早餐店铺开在人流量较多的位置更有竞争力,而人流量大的地方租金相对都会贵一些。但此类地段的高租金又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。在这种“高投入、低回报”的经营环境下,早餐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
“两个包子,一杯豆浆,即拿即走,不耽误上班。”这是早餐最常见的消费场景,背后是早餐隐藏的最重要需求——快。然而,随着早餐集市的火爆,有市民担心过度追求速度可能会导致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下降。例如,制作过程不卫生、食材不新鲜、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,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,让原本美好的初衷最终草草收场。
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如何突围而出?关键在于提供“慧”服务。
通过借助移动支付、自助点餐和小程序预订等数字化手段,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,也加快了出餐速度。与上游供应商深入合作,建立高效、稳定的供应链体系,利用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,确保食材的新鲜和质量的稳定。同时,加强员工培训,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。微笑服务、快速响应、主动关怀等细节,能够显著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,结合线下活动,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,提升品牌的公信力。
从“背篓专线”到“站内小吃街”,重庆贴心细致的便民服务,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人情味,也是重庆包容与温情的真实写照。这些看似平凡的举措,实则蕴含着城市管理者对市民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关注。城市的高速发展,既需要宏伟的“新赛道”,为经济腾飞铺路,也需要注重服务的智慧与温度。“慧”服务不仅是科技的进步,更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。只有将“新赛道”与“慧”服务相结合,城市才能真正焕发活力,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文:邱枫
指导老师:罗影
发布者:罗影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donews.tskjxy.edu.cn/84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