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日,遇到一位政府部门负责人,希望能派两个懂新闻宣传的人去他那里实习。他很苦恼,手底下没人能写,很多工作干了,但宣传不出去。
其实,据我的了解,有他这样心情的人并不少。也就是说,社会是很缺宣传人才的。这并不是说我们新闻学院、新闻专业开得不够,更重要的是,一则我们的新闻专业的培养方式有问题,很多学校依然是以知识为目标的,学生会背会考,便就是不会写,需要单位二次培训才能上岗,不能“即插即用”。二则,除了媒体外,绝大多数中小型单位,三五个人,七八条枪,是养不起专职宣传人员的。他们需要的,是既能干专业的工作,又会写作。这个目标,事实上,对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讲,是非常奢侈的,因为很少有学校会系统地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新闻教学和指导。
懂专业、会宣传的人才有多紧俏?有两个例子可以佐证。有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。一位名校本科毕业生,考入了基层电网公司。工作一段时间,他开始郁闷,每天在工地和一帮临时工或者农民工混在一起,没有什么共同话题,工作上也看不到什么发展目标,一度他甚至想辞职。有长者给他出主意,让他注意总结记录一下工作,学着写写新闻宣传稿。他坚持了一段时间,果然发表了几篇豆腐块,很快被县公司盯上,调到办公室担任秘书。尝到甜头,他越写越带劲,不断有作品发表出来,又被省公司盯上,后来干脆被调入了总公司,还顺带着把媳妇和孩子的入京户口问题解决了。现在,他在中央某委负责信息管理工作,被提拔成了处长。
另一个例子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。10年前做报纸编辑的时候,我带过一个学生,是个女孩儿,学的好像是煤矿安全,姓赵,在校四年间在校报上发表了至少有十几篇人物专访的稿子。毕业后和男朋友一起到某大型矿业集团应聘。当时这个专业人才很紧俏,男朋友一面即中,但轮到她,人家很遗憾地表示:这个专业不招女生!她没有气馁,从包中把自己发表的作品拿出来,负责招聘的人眼睛立即亮了:我们正缺一个宣传人才,马上签合同!
上面这两人,其实,都很难看出他们在专业方面有多突出,多优秀。他们成功,就是源于他们所具备的宣传资源的稀缺性。
我经常拿这个例子来给学生鼓劲儿。职场有个俗语:会干的不如会说的。但如果既会干又会说,那就不得了,这人要是发展不快,那简直是天理难容!
具备宣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什么稀缺?就是因为,他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努力,更重要的,它需要一个专用的实践与锻炼平台。写作不是知识的积累,而是实践中的锻炼。没有锻炼的机会,绝对不可能提升写作能力。事实上,对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来讲,是没有这个平台的。没有平台,也就没有了锻炼机会。所以,大家应该庆幸,学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学院来培养大家这方面的能力。这个学院就是一个平台。有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,大家一定要争取加入进来,真正利用这个机会学会写新闻。
天下之事,包括学写新闻在内,要做好,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,那就是学习者的内在需求。你喜欢,你知道它重要,你才能真正产生学习的动力。我讲这两个故事,就是告诉大家,学会宣传有多么重要,就是要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。下一篇稿子,我会再给大家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新闻。(文:雪起)
发布者:suns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donews.tskjxy.edu.cn/41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