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。其特点:
1.“由小及大”、“窥叶知秋”,从个体到一般。结构上,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,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,逐渐论及全局。文章先从一个小故事或一段描述开始,可能是某个人、某件事,这个故事承载了文章的主题。接着,记者会指出这样的故事不是特例,而是千万个类似故事中的一个。在这里,记者会用一段被称为“核心段”的文字阐明报道的目的,这个故事为什么重要等问题。后面的内容被提供了对文章主题的各种支持证据。
2.故事起,故事(细节、引语)终,勾连开头。文字的结尾,记者会使用直接引语或一个小故事,回到文章开头,旨在引发读者思考。
3.一般用于非事件性报道或深度报道(状态新闻或话题报道)。
优点:写法更显人情味。不足:不太适用于事件性报道,且不适应网络碎片化阅读的趋势。
案例:
提高猪的生活质量
当乌尔里奇·克鲁特美尔的1,500头猪吃完晚餐后,他就爬进猪栏,与他饲养的猪挤在一块儿。但很明显,这里的气氛很不友好。只要克鲁特美尔沾满泥浆的靴子挨到地面,他的猪就会紧张地往后退。当几只略显好奇的猪靠近了一点时,他关切地摸了摸一头猪的嘴。那头猪本能地张嘴就咬。(开头,以一个小故事,一个具体的场景切入。)
克鲁特美尔猛得把干瘦的手臂抽了回来,痛得喊出声来。猪群又急忙散开,他咕哝着说:“只有对猪一点都不了解的人才会想出这个馊主意。”(这句话过渡到真正想表达的内容)他所说的那些对猪不了解的人是指北莱因-威斯特伐利亚州的政府官员。这个地区是德国人口最集中的州,也是出产猪最多的地方。
(下面为新闻主体部分,解释为什么主人公会有这种抱怨,从而引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内容)政府官员们想让那些对肉类持谨慎态度的消费者重拾信心,因为去年爆发的疯牛病和其他食品丑闻已令消费者恐慌不已。官员们说,作为应对措施的一部分,肉类必须经过更严格的检测和卫生防疫;而同样重要的是,农场主在喂养牲畜的过程中要与它们有更多的直接接触。
该州农业部唯恐本地农场主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,在最近颁布的一项法令中,为北莱因-威斯特伐利亚的600万头猪明确规定了新的、改善了的权利。每头猪应当有1平方米空间的猪圈,有打盹用的稻草或软橡胶垫。当玩耍时间到了时,猪必须有钢链或可咀嚼的玩具
但真正使农场主心怀不满的是,该法令宣布农场主或帮工必须每天至少花20秒钟观察一头猪,并用文字记录下他们对猪的关爱,以表明他与猪呆在一起的时间足以达到规定的标准
迄今为止,该法令尚未让农场主和他们的猪更亲近。并不是北莱因—威斯特伐利亚的农场主们不喜欢他们的猪……克鲁特美尔和其他当地的农场主为了保住自己的生计,已经根据德国的农业创新计划来饲养他们的猪了……
但农场主担心的是,新法令可能会把他们逐出这一行业……
“我们可以制定世界上所有的法规。但猪会选择它们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。” (结尾勾连开头)
华尔街日报体与与倒金字塔结构的比较:
与上面的例子相比,下面的案例为倒金字塔体
德国下令:必须给猪买玩具 以提高其生活质量
最近,根据德国农业部发布的一条新指示,德国猪农得给猪买玩具,增加猪的“黄金时间”,提高它们的“生活质量”。
这条新指示是欧盟养猪指南系列条例的一部分,德国政府已决定到2003年底逐步实施这些指南条例。生猪养殖管理负责人普拉克说,根据条例,所有的生猪每天应该得到饲养户20分钟的关照,早晚各10分钟;为使生猪“快乐生活”,防止它们打架斗殴,养猪户还得买“猪玩具”;每头猪的光照时间得有保障,为了防止生猪冬天“抑郁”,得给它们增加光照;猪圈里还应该安装通风设备;养猪场还应该为病猪设立一个“特护区”。
德国农业部官员说,为确保养猪户遵守新条例,抽查工作已经展开。提起不得不实施的新条例,很多大型养猪场怨声载道,主要原因是,实施新条例就意味着他们要多花钱建更多的猪圈。
发布者:suns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donews.tskjxy.edu.cn/4202.html